歲月在忙碌與悠閒中無聲流逝。
於是來到了2018年。
最近剛好挖出了去年與今年年初寫的日記,總覺得內容很有趣。
說起來我的習慣並不是那麼「日記」,因為也不是真的每天都會去寫,如果沒什麼值得記錄的事,就隨便寫個心情例如「今天很普通。」或是「今天很累。」作結,很多時候甚至完全不寫,所以常常會有空缺的天數,就「日記」的定義來說並不那麼合格就是了。
不過就是,和我對自己寫Blog的方法差不多,總之不逼迫自己非得要去寫什麼很有意義或深思熟慮的內容,而是以寬鬆的態度去紀錄生活就可以了。
雖然希望自己能努力又勤奮地去將發生的事好好記下,但過於要求自己又會顯得勉強,所以倒不如就順其自然。
重新看了自己的日記,會發現在日期的推進裡,自己與他人關係改變的軌跡。不論是更加密切或是疏離,都隨著日子的前進而改變著。
看著自己與一些人的關係逐漸改變,或多或少會對此感到心情複雜,從這些字裡行間之中喚起的,關於我與他人關係改變的回憶,也讓人湧起了不同的情緒。
如果當初並沒有用文字記述這些,或許還不會對這些改變如此有感。
日記果然還是用來檢視自己改變的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吧。
前陣子在鎮上巧遇小學同學,又從他口中聽到了另一個小學同學結束自己生命的事。
讓我想起了自己大學時的學長。
那時候的我剛入學不久,和一些同學參與了系上公演極缺人的幕後團隊,因而認識了一些難有機會接觸到的學長姐。
學長飾演的角色是小丑,那時候的他給人「也許外表不算太起眼,但個性很風趣」的印象,和其他人相處也沒什麼問題,是個在團隊中能帶給大家歡樂的人。
然而,在公演之後不久,學長失蹤了。
在他失去消息後的五天,其他學長姐發出求助的訊息,希望有看到學長的人能回覆他們關於學長的任何蛛絲馬跡。
不久後,學長的鞋子和其他身邊的物品,聽說在靠海的山崖邊被找到了,然而還是沒有找到人。
學長就這樣不見了。
到了學長要當兵的時候了,他的家人在他的Facebook上留下了「快回來,再不回來要變逃兵了」的字句,字句下到底隱藏著多少沉痛,我想知情者還是心知肚明的。
在好幾次的「快回來」的訊息被留下之後,學長的Facebook終於停止更新。
一切彷彿回歸平靜。
Wake me up when the world ens.
這是學長最後親自留下的訊息。
或許是因為學長是我第人生中遇上的,第一個「走上這條路的認識的人」,所以,事情剛開始的那一陣子,我一直很在意,在意著「這個人選擇自己離開」的這件事。
我想起以前也曾經有過的迷惘。自己的價值存在與否,我覺得每個人一生中總會為此煩惱上幾回。
但是因此走上不歸路卻不是多數人會做的選擇。
我一直相信著困難就像個門檻,在下定決心跨越之前總會因為害怕失敗而躊躇不決,或是為了三番兩次的失敗挫折不已,可是在跨過之後,卻又覺得這真的,只是個檻罷了,僅此而已。
「每個人都有不好過的時候。」
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。」
只不過走上那條路的人,也許就像走在隧道裡一般,只看得見最前方有著結束自己的選擇,而無法看見別的能夠脫離的方法。
人心真的是很奇怪的事。
考慮這些事也沒什麼目的,只是覺得真的,如果遇到困難,請求協助也不是什麼不對的事。
尤其是尋求專業的協助。
就算會遭遇到不理解或是鄙夷的眼光,也不必在意,因為不明白的人會做出什麼都不懂的行為與發言都很正常。
人們會生病,也很正常。
一年的開始就這麼沉重好像也不太對。
總之今年與過去相同,即使與許多人相遇,我還是隻身一人的狀態。
就這樣懷抱著曾經的感謝與期待著嶄新的際遇,我依舊向我不會知道的未來邁進著。
留言列表